正宁“三清”传

文章来源:县史志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0-30 阅读: 次    【浏览字号选择:

“清官”是中国老百姓对当政者的最高期望,但“清官”却是一种稀缺资源,在历史的长河中往往寥若星辰。金代元好问说“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而在明一代,即有景清、赵邦清、巩焴(巩清)三位正宁籍“清官”代表人物被老百姓争相传诵,尊称为“三清”,并在当地引发了丰富的清官文化。

现将正宁“三清”传记摘录出来,以飨读者。

景清传

景  清(?—1402)  明辛庄里寨子村(今山河镇寨子村)人。清少年聪敏异常,读书过目成诵。就读国子监时,求览同窗学生家传秘书,生不欲借,再三恳求,言约次晨即还。翌晨,生向清索书,清谎言此书原为己有。生诉于老师,清当老师之面背诵全书,只字不漏,而生却不能说一句。于是老师判书归清。此时,清实言相告是嬉戏而已,随即将书还生,老师叹其才。洪武二十七年(1394)进士及第,名居榜眼,为科举时期甘肃省士子所考最好名次。清性耿介尚大节,刚直不阿。先以榜眼授编修,后授监察御史、右都御史。三十年(1397)春,太祖召见,命署左佥都御史。曾弹劾欧阳附马都尉,被谪官。又因奏疏字误,怀印更改,被给事中弹劾下狱。释放,奉诏巡察川、陕私茶,升为金华知府。惠帝建文初,任北平参议,晋升御史大夫。此间,惠帝削藩,燕王朱棣公开反叛,以“清君侧”为名,率军南下,号称“靖难”。景清表面追随燕王,暗地联络齐泰、练子宁、黄子澄、方孝孺等人,起誓结盟,讨伐叛逆,力保惠帝。靖难之役,历时4年,景清曾奉诏督兵白沟河。与燕王作战中,景清挺马直赴燕王,因马跌倒,燕王得以脱逃。建文四年(1402),燕军渡过长江,攻陷应天(南京)城,惠帝下落不明,朝臣死者甚众。燕王即位,为明成祖,齐泰、练子宁、方孝孺、铁铉、卓敬等同殉国难,唯景清幸免,还归旧任。他受命不辞,委蛇朝右,有人从旁窃笑,说清言不顾行,偷生怕死,他毫不为意。以权宜之计,委曲求全,等待时机,以图报复。迁延至两月余,钦天监奏称“异星告变,光芒甚赤,急犯帝座”,成祖故疑清。八月,一日早朝,各官常服,独景清绯衣而入。成祖见状,即起疑心。朝毕,景清忽奋跃上前,势将犯驾,成祖命左右拿下搜身,从袖中得一藏刀,责问他意欲何为。清慨然喝斥:“吾为故主报仇耳,可惜不能成事!”成祖大怒,即命打牙割舌,清血喷御案皇衣,谩骂至死,骨肉被磔,悬皮长安门。并户灭九族,株累甚众,故里被焚,村落为墟,谓之“瓜蔓抄”。

景清死后,成祖加重真宁县赋税,直至清康熙年间(1662—1722)方减轻。成祖二十二年(1424)十二月,明仁宗“宥建文诸臣外亲全家戍边者”,景清被平反。宣宗宣德年间(1426—1435),诏天下纂修实录,真宁县儒学教谕王正考据景清事迹,呈文申请祭祀,宣宗追谥“忠烈”。后,明孝宗赠谥“忠敏”。其时,全国各地多建“景公祠”,罗川城也建有“景公祠”、“榜眼坊”、“甘节庙”,山河城东里余有“明左佥都御史景清墓”。今故里“都御史景清讲书台”等遗址尚存。《明史》有传,赞其“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如饴,百世之下,凛凛犹有生气。是岂泄然不恤国事而以一死自谢者所可同日道哉!由是观之,固未可以成败之常见论也”。清史学家查继佐曰:“绯衣进刃,与荆轲献图绕柱俱厉,惜皆不成。而苍凉报国之意,千载并见。”

赵邦清传

赵邦清(1558—1622) 字仲一,号乾所。明永绥里于家庄(今永和镇于家庄)人。母高氏,秉性严毅,治家勤苦。邦清6岁,母促其读书,寒冬腊月,夜夜伴守至二更方休。鸡初鸣,母即起,邦清正酣睡,不肯起。母拖手扶背,推至灯前读书,烧水洗眼一醒,天天如此。邦清15岁入学堂,后又辗转三水县(今陕西旬邑)和湫头兴教寺等处闭户攻读。万历十九年(1591)中举,次年中进士。二十一年(1593)二月知山东滕县。

邦清初任滕县,民多饥寒,而官吏贪赃枉法,敲诈勒索。邦清先从县衙入手,厉行整饬,将吏书马三重等革职发配。宁德王妃的父亲刘鹤打死人命,按律处斩。鲁亲王选婚,盐商张继元行贿3千金,欲选其女,并要挟山东达官显贵逼邦清具结,他抗衡到底,终未具结。邦清秉持节操,清介方刚,疾恶如仇,执法如山,一切请托断绝不行,使士绅慑服,豪强生畏。滕县接连两年灾荒,百姓生计困苦,县境饿殍载道,人犬相食,饥民卖儿鬻女者不计其数,逃亡者过半。邦清接任,在县邑办起粥场,舍饭救人,吃粥者五六万人。从邻邑求借粮食,赈济灾民3万多人。用历年节存羡银购回耕牛千余头,分给贫民使养,并帮助购买籽种,修理农舍,安置流亡7千户,赎回民户被卖的妻子儿女。滕县历来土地不分等,以丁载粮,豪绅大户兼并沃野,强行霸占,隐瞒丁亩,偷漏赋税。农民丁稠,地少瘠薄,所产无几,且赋税繁重,多破产流亡。面对农业凋敝、田园荒芜的现实,邦清决心丈量土地,均平赋税,惩治富豪,恢复农业。他发布公告:“必令自名其田,户度之,无寄隐而后可。”他还亲临田野,依靠所在父老,实行丈量。这样一来,一些官僚富豪采取仗势阻挠、依财行贿、诬陷恐吓等手段竭力反对。但邦清“吾执吾中,我行我素”,大义凛然,不屈不挠,“身与豪贵人斗而驰田中。瞋目赭面,奋髯怒号”。豪强只得默认就丈。共查出隐瞒土地数千顷。接着分等定级,审查户丁,稽核赋税,使县内耕各有田,地各有主,赋各有头。百姓拍手称道,无不欢迎。滕县有大量未垦的荒芜土地,邦清为鼓励农民拓荒变田,拿出自己的俸银收买草根,县民老幼皆挖草根赚钱,草根价格由2斤1个钱涨至2斤10个钱。不几年,垦荒3千顷,所买草根在县衙外堆起两个大垛。直到清乾隆十三年(1748),两个草根垛燃烧月余始灭。邦清力倡植树造林,绿化荒野,号召乡民大量栽植桑木和枣树,在官舍和公共场所广植花木,在通往县邑的大道两旁栽植杨柳树。对达官显贵、公子少年行游时折树枝以开心者,即命衙役围捕,罚其赔偿十倍以上方罢。他注重兴修农田水利和漕运工程,往往徒步数十里,勘察地形,亲赴水利工地,昼夜指挥,辛劳不止,修成80华里漕运工程和10多条灌渠。他招募饥民,以工代赈,开办矿业,采掘煤井数十眼。还在县邑设钱庄,办商号,建学校。时过5年,原来一个凋敝不堪、民穷财尽、饥荒遍地的滕县面貌为之一新,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库中积金3千两,余谷6万石。二十六年(1598),安南(今越南)国正使、礼部侍郎冯克宽来中国进贡,路过滕县,到县衙访问,不见知县,问及衙役,才知县令教民种田去了。冯到京城后,万历皇帝询问,你到我国访问46县,官吏政绩如何。冯回答说:“自入中国界,所到州县,未有如赵邦清之清,一尘不染者。”遂赠“清清清”3字。万历皇帝即诏邦清进京。圣旨到滕县,百姓爱邦清不舍,再三挽留,不得动身。万历皇帝又下两道圣旨,督其受命,违者问罪。滕县百姓聚集几千人,携带粮秣、盘费护送邦清进京。

邦清封为吏部验封司主事。次年二月,邦清升任吏部稽勋司郎中。到任两月,原兵部尚书张学颜的儿子张承祚疏请奏官,邦清坚持不从,吏部尚书三番催促,亦不理睬。邦清严惩吏部宿弊,弹劾吏部文选司郎中邓光祚、验封司郎中侯执躬等受贿事,皆被罢官。还将贪赃枉法的文选司新都吏王鋐充军,旧都吏王炫问刑,验封司都吏谢天成革职为民。刑部王理怕邦清弹劾自己,暗送白银1千两,邦清拒收,且抬白银到御殿面君,使其受到制裁。邦清念及桑梓差繁役重,民多逃移,疏奏裁革真宁不属宁州辖,直属于府;裁革雕岭巡检1名、弓兵36名,实行l府5县“一条鞭法”,每年节省民财白银7千两。邦清入仕途10年,誉满齐鲁,清名播天下。一些权奸佞臣诬其标新立异,捏造罪名,妄加陷害。顺天府推官郝道行捏造邦清痛骂当朝权相沈蛟门,邦清即遭沈诬陷。三十年(1602)六月,被削职为民。

邦清归家后,清囊无余,负债累累,身居陋室,躬耕于田,奉养老母,清贫度日,自号“草帽山人”。此间京师朝野公论不容,盼望朝廷为邦清平反冤案,使其重归仕途。天启二年(1622),邦清奉诏出任四川遵义道监军参议。是年七月,贵州水西同知奢崇明反叛,邦清率军征讨,屡有战功。不久身染瘴岚之气,病逝军中。赐谥光禄寺卿。

邦清多有著述,如《神柏记》、《瞑眩录》、《梦遇仙记》、《游艺海纳集》等,多已散佚,传世的仅为《神柏记》、《游艺海纳集》等少量作品。邦清素与戏剧家汤显祖、文学家袁宏道、高僧真可(字达观,号紫柏)亲善,其间多有赠答之作、往来书信。《汤显祖集》、《袁宏道集笺校》、《紫柏老人集》均予收录传世。

巩清传

巩  焴(1593—1661)字成我,号育炉。明安兴里堡巷村(今永和镇堡巷村)人。焴早年聪慧,敏捷好学,5岁即读书,精熟《四书》、《五经》,多能背诵如流。天启七年(1627)中举。崇祯四年(1631)进士及第。是年八月,任河南林县知县。时值乱世,盗贼猖獗,百姓深受其害。焴到任,利用险要地势,立关隘设兵防,严加戍守,人民始得安宁。林县历年正赋外,还有大量额外的苛税,多为地方官绅私吞。他首先废除有加无已的“三饷加派”,深得民心。林县科第欠缺,焴深以为虑,亲自任教课读,辅导学子,当科即有登第者。焴在林县任职期间,善政益民,百业俱兴,秋毫无扰,声绩显著。离任之日,童叟妇孺哭声震野,后为其建生祠,表达崇敬和怀念。六年(1633),焴调任安阳知县。其时,安阳城内缙绅权贵子弟仗势为非,社会秩序极为混乱,他不畏强梁,除暴恶,轻赋徭,恤贫苦,扶农桑,坚城深池,日夜操劳。该县的水治、丰乐两镇为盗贼往来必由之地,百姓无所逃避,叫苦不迭。焴捐俸筑城,训练乡勇,严加防范,两镇始安。继而在安阳振兴文教,大开科试,选拔人才,使境内升平,百姓安乐。时河南有“三廉公”,巩焴为其首。后升任礼部祠祭司主事,继迁礼部郎中。十二年(1639),调任河南分巡道兼右参议,整饬彰、卫、怀三府,颇有军功。时其地大饥,人相食,民众揭竿而起。巩焴亲莅河南三郡,多方设法,捐俸赈济,民众稍安,皇帝嘉其功,诏令升为参政。但农民起义席卷全国,明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时势,巩焴决意离职。由于他捐俸赈济,两手空空,囊无分文,无法成行,后赖属吏资助,才得归里。十五年(1642),京城河南籍官员极力举荐,巩焴起授河南巡抚,未任。次年,补授河南通省学政、布政司参政,赴任途中,适逢李自成起义军攻破潼关,巩焴为义军俘获。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巩焴任礼政府尚书。三月,巩焴随李进军山西。农民军攻破北京城建立大顺王朝,巩焴任礼部尚书,主持李自成即位大典。还主持大顺王朝科举考试。李自成败离北京后,巩焴离开义军返乡,潜隐三水县官家洞,以诗书培育子孙及前来求学者。并注释《四书》,和儿子巩尔磐编修《崇祯真宁县志》二卷,但因无力刊印,均未行世。顺治十八年(1661),清兵包围官家洞,巩焴坚守不出,至死不降。官家洞上有磐石盖顶,下有绝壁断道,兵士不可近身,刀枪不能奏效。五月初四,清军引燃洞下积薪,巩焴被烈火焚死。清军误认为巩焴是三水县人,对巩姓之人格杀勿论,造成“三水没巩家”的悲剧。为纪念巩焴,后人在真宁县城罗川立有“学宪坊”,现已毁。巩焴善文,清《正宁县志》及永和花园《巩氏家谱》收录《重修文庙记》、《泰山庙记》、《重修文昌祠珉记》等多篇。

(编辑:杨保卫  审核:罗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