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正宁县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县政府办 作者:张龙杰 发布时间:2011-11-25 阅读: 次    【浏览字号选择:

 

——2011年10月21日在正宁县

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bet878365县长  张龙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县十五届人民政府组建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凝聚各方力量,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立足县情理思路,真抓实干求突破,创新举措促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效最好的历史时期。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年。预计2011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可完成18.2亿元,年均增长20.2%,是2006年的2倍;人均生产总值10044元,比2006年净增6896元。农业增加值6.2亿元,年均增长16.3%,比2006年净增3.3亿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万吨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0万元,年均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0亿元,是前五年的10倍,年均增长49.8%。财政收入因煤田出让金增加,连续三年跨上亿元台阶,剔除煤田出让金后,今年大、小口径收入可完成9000万元、7000万元,分别增长27%、24.7%。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40.5:13.6:45.9调整到34:21:45,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总量扩张、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

  这五年是项目带动成效显著,城乡面貌极大改观的五年。累计争取到各类项目550个、资金24.7亿元,是前五年的4.5倍,年均增长12%;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95个,到位资金37.2亿元,年均增长33.7%。实施5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9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240个,办成了许多大事、实事和好事,带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编制了县城、小城镇和94个村庄建设规划,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规划全覆盖。组织实施县城南环路东段及南二环路、北沟生态休闲广场、城北新区开发及小城镇提质扩容等重点工程278处,完成投资8.6亿元,是前五年的2.3倍;县城、小城镇建成区面积分别扩大到7.5平方公里和8.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1%,比2006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城市管理更趋规范,市容市貌发生了新的变化,连续五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新修张刘、正艾等通乡油路5条、113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66条、395公里,85%的行政村实现了通油路(水泥路)目标。新建维修水利工程322处,完成自来水入户1.2万户,入户率达到50%,解决了4.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修梯田9.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5万亩,复垦土地2.7万亩,补充耕地5981亩,实现了占补平衡并有盈余的目标。建设淤地坝38座,完成造林9.5万亩、林地确权80.2万亩、流域治理8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0.9%。实施电力项目17个,建成无线通信基站120个,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电话和互联网。

  这五年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产业开发提质增效的五年。农业结构调整卓有成效,五年新栽果树19.5万亩,建成科技示范园20处,果园面积达到25.1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果”目标,被命名为“全国优质苹果基地重点县”。烤烟面积稳定在3万亩,规范化技术措施全面落实,建成密集式烤房1024座,烟叶收购价格由四价区调整为三价区,促进了烤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建设施蔬菜大棚及日光温室4596座,创建示范基地11个,四郎河川区万亩设施瓜菜基地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订单种植中药材3万亩,扶持建办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8个,新增规模养殖户1300户,累计达到5326户。劳务经济在巩固国内基地的同时,实现了向境外有序组织输转,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200元,比2006年净增900元。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首批省列试点任务圆满完成,新一轮试点集中推进工作成效显著,在全省试点县中率先编制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建成试点村27个、专业合作组织64个,新建小康农宅102处、5434户,配套户用沼气1.3万户、卫生厕所4700座;土地流转、农村金融、民主管理等机制创新富有成效,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形成了具有正宁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在2010年度试点县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二。

  这五年是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取得突破的五年。紧扣跨越发展主题,全力加快煤炭资源开发进程,宁正煤田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年产800万吨核桃峪矿井正在建设,罗川煤田普查取得新的进展,拉开了建设大型煤电基地的帷幕。地方工业有了新的转机,实施工业项目67个,完成投资9.6亿元,是前五年的3.2倍;新增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360户,开发新产品36个。县城及周家工业集中区建设顺利推进,引进入驻工业企业16户,为地方工业提速发展夯实了基础。组建创汇企业9户,完成出口创汇4481万美元,比2006年翻了四番多。建成商城和集贸市场18个、40.2万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1200多个。实施财源建设项目21个,争取省市财力补助3.1亿元,消化历年赤字3622万元,人均可用财力1987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步入了财政“省直管县”行列。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粮食流通、行政审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改革深入推进,研究制定管理制度40多项,解决企业改制等各类问题12项,办理落实代表委员议案、提案及意见建议246件,行政效能有了新的提高。

  这五年是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五年。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家电下乡、城乡低保等惠农政策,兑付惠农资金3.7亿元,农民人均受益1760元。积极用财政的钱办老百姓的事,投入资金5.3亿元,为民办理上学、就医、饮水、行路、社保、住房等方面实事101件。实施扶贫开发项目36个,减少贫困人口2.1万人,农村贫困面下降了1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22元、13554元,年均增长15%、18%,比2006年净增2016元、772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亿元,年均增长22.8%。积极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建设保障性住房798套、5.6万平方米,完成灾民建房3708户、农村危旧房改造4600户,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7.5平方米、31.5平方米,比2006年增加了4.3平方米、5平方米,广大群众在加快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这五年是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聘请经济顾问17名,选派科技特派员150名,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65个,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科普示范县”。优化教育布局结构,撤并学校48所,新建寄宿制学校14所,生源地贷款资助贫困学生5088人,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2980名,群众体育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县。乡镇卫生院纳入财政全额供给,新改建医疗卫生机构1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9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以上。完成了县志编纂工作,编著出版文艺作品12部,新建农民文化广场26个、农家书屋94个,实施广电“村村通”工程334处,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特色突出、异彩纷呈,凝聚了人心,提升了人气。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罗川古城、黄帝文化旅游景区等专项开发规划,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和红一军团政治部革命纪念馆等5处旅游景点已建成对外开放。改新建乡镇计生服务所1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5.92‰。招考安置高校毕业生1477名、复退军人141名,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救助制度趋于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2006年的75元、25元提高到184元、72元;建成敬老院、福利院12个,发放各类保障金及救济款1.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8.7万人(次);城乡居民及失地农民、村干部养老保险全面实施,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0%以上。武装消防及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民兵整组走在全市前列,成立了专职消防队和应急救援大队,双拥工作被命名为全省模范县。政法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综治维稳工作扎实有效,县长信访接待日制度落实到位,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先后被评为省级平安县和全省一级无毒县。安全生产、价格认定、民族宗教、经济普查、残疾人工作荣获全国先进。

  2011年,经过全县上下的顽强拼搏、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概括起来,主要有“五方面成效”。一是上争外引、建管并重,项目工作有了新进展。论证储备各类项目230个,上报国家部委和省上有关部门项目48个;争取到通村油路、土地复垦整理、四郎河治理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50个、资金3.6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0个,到位资金11.5亿元,增长15.7%;组织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6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78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5亿元,增长56.7%。二是突出特色、抓点带面,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新栽果树3万亩,规范化种植烤烟3.3万亩,新建设施大棚及日光温室320座,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6个,输转劳务5.5万人,产业开发提供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9%。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快速推进,建成小康农宅280户,旧村改造、环境整治等工作成效显著;五顷塬回族乡村扶贫开发列入市县重要议事日程,《三年规划》已全面启动;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8个,贫困乡村面貌有了新的改观。三是兴工活商、开源节流,城市经济实现新突破。宁正煤田核桃峪矿井建设及罗川煤田普查顺利实施,煤田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布设石油探井12口,试采销售原油580吨。新上和技改工业项目14个,外贸出口创汇达到1250万美元,节能减排各项指标控制在省市计划之内。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运行质量有了新的提升。四是基础先行、以城带乡,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按照“三抓四提前”(即抓规划、抓建设、抓管理,提前谋划项目、报批土地、做项目前期、商定农民安置事宜及化解各类矛盾)的思路,有效破解了城镇建设土地、资金和农民安置“三大难题”,组织实施城北新区道路、县医院整体搬迁、城北广场、保障性住房、林业总场危旧房改造等重点工程58处,完成投资3.7亿元,是近年来城镇建设项目最多、变化最大的一年。新修通村油路、水泥路15条73.2公里,宁长二级公路县上承建段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公路建养管水平走在全市前列。新建维修水利工程70处,新修梯田2.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00亩,完成造林绿化1.2万亩、流域治理26.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5%;耕地保护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各类用地行为更趋规范。五是统筹兼顾、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呈现新进步。“十大惠民工程”全面启动实施,“10项24件”实事办理落实到位。成立了全市首个县级老科协,成功举办了全县群众运动会,“两基”迎国检顺利通过省市评估验收,高考本科进线546人,进线率23.2%。制定出台了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意见,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成立了黄帝文化研究学会,黄帝旅游景区已进入开发建设阶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药品零差价销售制度有效落实。招考安置高校毕业生345名,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05万元,81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计划生育创“国优”活动扎实开展,各项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计划之内。城乡低保标准提高,社会保险范围扩大,新农保参保巩固率达到96%以上。武装消防、审计监察、安监信访、综治维稳、质监药管、邮政通讯、金融保险、廉政建设等工作全面加强,各项事业互为动力、协调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从发展现状看,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弱,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的4.3%;人均GDP低于全国2.3万元、全省9592元、全市9665元;财政自给率不足20%,收支矛盾尖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民生改善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从经济结构看,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地方工业弱小,煤炭工业正处在培育开发阶段,二产仅占GDP的21%,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从发展环境看,受区位、政策等因素制约,争取项目难度大、空间小,招商引资突破难,水、电、路瓶颈制约尚未消除,人才队伍建设还难以满足加快发展的需求;体制机制创新突破不大,政府职能还有待进一步转变。对此,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视差距为潜力,变压力为动力,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在战胜重重困难中谋求崛起、在抒写辉煌篇章中实现跨越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和谐进步、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果树栽植、公路建设、农村改厕、气象为农服务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先后20多次承办了省市现场会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四大班子团结协作、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结果,饱含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凝结着社会各界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正宁繁荣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本届政府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正宁经济社会蓄势而发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攻坚突破期。从发展基础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县各个领域、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干部群众人心思进、人心思上,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从宏观政策看,国家、省市对民生保障、基础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政策的出台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编制,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从发展潜力看,正宁是庆阳建设全省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翼”开发战略中的优势地位日趋凸显,核桃峪矿井、正宁电厂等重大项目已列入国家级发展规划,为加快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基础平台。我们既要发扬历届班子的优良传统,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立足现有基础创新发展,体现工作的创造性,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结合“十二五”规划和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跨越发展、社会和谐为主题,以产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突出煤炭资源开发和统筹城乡发展“两个重点”,着力强化交通、人才、水资源“三大支撑”,全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加速、新型工业化突破、特色城镇化提质、党建科学化发展“四大工程”,奋力把正宁建设成为陇上煤都、经济强县、产业大县、文化名县、人居优县。

  奋斗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赶上或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60亿元、3.4亿元,年均增长34%、21%;工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100元和21000元,年均增长16%、13%;经济结构比例调整到10:70:20,力争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跻身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战略重点是:

  ——突出煤炭资源开发,壮大工业实力推动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全力推进“四个加快”,实现农业县向工业县跨越。一是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坚持“煤电材”一体化开发,全力配合华能公司、中铝集团加快核桃峪800万吨矿井、罗川煤田、正宁电厂、煤田供水等重大项目建设,培育煤建材及三产带动、公共服务等后续产业,引进一批高新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努力建设大型煤电基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加快地方工业发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建筑建材为重点,积极建办农业机械加工、农用设备制造、果品商品化处理等工业企业,鼓励支持企业深入开展科技创先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外贸出口创汇每年增长10%以上。三是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全力加快周家和县城工业集中区给水、排污、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承载功能,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建成特色工业集中区,到2016年引进入驻投资千万元以上企业20户以上,逐步建成产业集聚化、功能秩序化、环境生态化、设施现代化的新型工业板块。四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实施全民创业战略,放宽准入领域,优化扶持政策,争取实施彩印包装、生物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项目,扶持建办一批集约型、科技型、外向型、创汇型民营企业,力争民营工业税收达到4000万元。

  ——紧扣发展抓项目,扩大投资规模支撑发展。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落实“四项措施”,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一是紧扣政策抓争取。抢抓国家支持甘肃和革命老区发展的战略机遇,准确把握投资导向,做深做细前期工作,论证储备各类项目1100个,编制可研300个以上,争取项目资金突破16亿元。二是注重质量抓建设。突出抓好以核桃峪矿井、正宁电厂、罗川煤田开发为重点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城区集中供热、县综合体育馆、嘉峪川引水枢纽及烟田节水灌溉工程、西罗周公路改建为重点的基础建设项目,以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工程、流域坝系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项目,每年组织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80个以上。三是扩大开放抓招商。加快实施“引强入正”战略,以煤炭开发、农产品加工、城市建设、旅游开发、三产服务等为重点,积极引进煤电、果品加工、建筑建材、新型能源等大型骨干项目,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37亿元,年均增长22%。四是完善机制抓管理。深入推行以政府宏观调控、企业主体到位、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建设机制,以建设进度倒计时、工程管理“四制”为主的管理机制,以一票否决、连带负责、“捆绑式”考核为主的责任追究机制,不断提高抓项目的层次和水平。

  ——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统筹联动发展。以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坚持“一个改善、三个提升”,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一个改善”即改善城乡基础条件。积极配合做好银西高速公路正宁段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新建林区及四级通村公路406公里,改建二、三级公路100公里,实现“高速公路过县境、二级公路达县城、三级公路通乡镇、农村公路村村通”目标。深入开展生态县创建活动,严格落实国土管理及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置、集中供热供气等项目,创建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加快水利体制改革,健全水利服务体系,全力抓好四郎河、嘉峪川、天宁沟引水枢纽及南头沟、清水沟、马槽沟水库等项目建设,解决4.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力争自来水入户率达到60%以上。组织实施好110千伏宫河变电站及罗川、三嘉等35千伏变电站项目,加快推进移动、联通、电信网络延伸工程及大容量宽带城域网、宽带接入网建设,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实现信息交互式传输和多媒体进村入户。“三个提升”即: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纵深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巩固提升果、烟、菜、畜等优势产业规模效益,扶持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完成紫苏地理标志认证和“陇蜜”苹果绿色无公害原料基地认证,培育一批知名农业品牌,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一体化。加快建立产业开发风险规避机制和农业保险制度,扩大规模经营,实行订单生产,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促进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中心村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五大行动”(生产发展推进行动、生活宽裕推进行动、乡风文明推进行动、村容整洁推进行动、管理民主推进行动),做大县城,做强小城镇,做优中心村,认真抓好以正周、南罗公路为主轴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示范片带,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建成3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县城、周家2个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创建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县。提升城镇化建管水平。加快实施县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小城镇提质扩容等重点工程,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力争2016年县城和小城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达到26.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9.2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3平方米、40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8%以上,城镇化率达到39.1%。认真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加快林业总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和教师周转房建设,妥善解决城乡居民住房问题。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促进城市公共管理职能向乡镇、社区延伸,逐步实现无缝隙、全覆盖、社会化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保障民生和谐发展。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旋律,以实施“十大惠民工程”为总揽,突出“五个加强”,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加强科技教育工作。加快推进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积极筹建县科技馆和科技数字图书馆,健全县乡村科技服务网络,全面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深化教育“四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布局调整步伐,促进教育公平;坚持“三教”统筹,注重学前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力争跻身全市教育强县行列。二是加强卫生计生工作。完成县医院、中医院整体搬迁,争取实施妇幼保健站综合业务楼、疾控中心实验楼等公共医疗基础设施项目,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年提高新农合报销标准,加快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巩固“国优县”创建成果。三是加强文化旅游工作。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挖掘文化资源潜力,培育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完善文化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争取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加快红色革命遗址、黄帝文化、绿色生态、罗川古城等景区建设步伐,培育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品牌,加快融入周边旅游经济圈。四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加快选拔领军人才,积极引进紧缺人才,重点培养高层次人才,力争各级各类人才总量占到全县劳动力资源的12%以上。坚持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并重,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争取实施残疾人康复暨托养中心项目,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和被征地农民生活问题,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全覆盖。五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面落实综治维稳措施,完善城乡技防体系,健全信访排查机制,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提升社会面管控能力。加强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校园安全和消防安全监管,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突出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引领发展。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源动力,深入推进“四项改革”,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是政府机构改革。坚持精简、优化、效能的原则,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完善乡镇机构改革,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监督,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积极消化超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二是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主的农村经营制度,以财政扶持为主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户籍改革为主的城乡统筹发展制度,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主的公益事业建设制度,创新机制,增添活力,促进城乡繁荣发展。三是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系,深入推行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制度,健全完善政府性债务审批、监督和预警机制,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四是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大中型商业银行参与支持经济建设,为加快跨越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2012年政府工作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落实本届政府任期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奠基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21.4亿元,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0万元,增长10%;财政大、小口径收入10400万元、8000万元,分别增长16%和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4705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16元,增长13%。人口自增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万元GDP能耗、污染物排放指标均控制在市上下达计划之内。

  主要任务是:紧扣“一个总纲”,推进“两大建设”,谋求“三个突破”。

  紧扣“一个总纲”,即始终紧扣项目工作总纲。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和投资导向,论证储备项目240个以上,完成可研或初设50个以上;全力争取宁正煤田基础设施建设、县城集中供热、乡镇垃圾处理场、四郎河川区综合治理等项目列入省市投资计划,确保争取项目资金突破4亿元。认真抓好陕西海升浓缩果汁、荷兰迪卡果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功能性市场建设等项目,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2亿元。组织实施城北新区开发、保障性住房建设、周家工业集中区、正宁电厂、煤田供水、嘉峪川引水枢纽及烟田节水灌溉工程等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80个以上,拉动投资增长、财政增收、发展增速。

  推进“两大建设”:

  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万亩,建设苹果科技管理示范园20处,规范化种植烤烟3万亩,发展设施蔬菜大棚及日光温室350座,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6个,输转劳动力5.5万人以上。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组织实施好无公害蔬菜基地、中药材基地县、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产业化项目,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集中推进新农村试点工作,继续抓好西坡、石家、核桃峪、东山头、双佛堂等9个试点村建设,每乡镇建设1处旧村改造示范点;深入推进产业提升、基础配套、村容整治、机制创新等工作,全面完成新一轮试点任务,为全市乃至全省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切实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抢抓我县列入六盘山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片带的政策机遇,全力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争取实施四郎河川整流域扶贫开发省级示范片带建设项目,认真抓好五顷塬回族乡村扶贫开发、西坡乡扶贫整乡推进试点和湫头张村、三嘉刘川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减少贫困人口3000人。

  二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科技服务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巩固提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科普示范县”创建成果。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撤并中小学校13所,建设乡镇公立中心幼儿园10所,认真抓好正宁三中、山河初中扩建等项目,完成教师周转房136套,力争高考本科进线率有新的提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组织实施标准化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项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实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三大工程”,加强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巩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坚持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扶持壮大香包、刺绣等民俗文化创意产业,争取实施榆林子、宫河、三嘉、永和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改善基层文化基础条件;深入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活动,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加快黄帝文化旅游景区和罗川古城保护开发,组织实施好罗川文庙大殿、赵氏牌坊维修、寺村塬革命纪念馆、调令关森林度假村等旅游项目。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贯彻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和引智工作,强化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推进人才市场化,提高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00万元,实现新增劳动力充分就业。深入开展全国社会救助工作示范市创建活动,抓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100户、白内障复明手术85例,妥善安置困难群众生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和监测分析预警,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确保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加强综治维稳工作,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属地管理,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谋求“三个突破”:

  一是在壮大提升工业实力上谋求新突破。加快煤炭石油开发,积极配合华能公司完成核桃峪矿井冻结施工,平稳掘进主井和措施井。认真抓好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超前谋划征地补偿和拆迁安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全力支持长庆公司、中石化公司加快石油勘探开发,争取原油生产销售突破1000吨。全力推进地方工业发展,抓好金牛公司农机厂搬迁、奥神洲气调库、汇丰公司搬迁、锦运建材公司水泥磨粉站等续建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产。组织实施周家工业集中区道路基础建设及雨水集流工程,完成县城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后续工程,力争每个工业集中区引进入驻投资千万元以上企业4户以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认真抓好县城商业步行街建设,积极实施“退市还路”、农村社区小超市等流通服务项目,培育发展一批多元型民营企业。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建材、食品、煤炭开发等行业清洁生产试点、污染防治和环保技术改造工程,加强用能企业和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走低碳、循环、绿色发展之路。

  二是在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上谋求新突破。城镇建设,以县城北区开发和小城镇基础配套为重点,继续抓好城北道路、给水改扩建、污水处理厂等续建工程,组织实施南沟生态、保障性住房、住宅小区开发、东街改造、正宁宾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失地农民安置小区等项目,完善服务功能,确保城镇化率达到32%以上。深入开展“九城同创”活动,严格城市执法管理,强化环境集中整治,扩大城镇容量,提升城市品位。交通水利,配合完成银西高速公路正宁段前期工作和宁长二级公路华能承建段建设任务,组织实施西罗周公路剩余段改建工程,新建通村水泥路70公里,实现“村村通等级路”目标。加强水利执法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争取实施四郎河治理、庵里水库水源地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山洪灾害防治等重点工程,解决1.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电力通信,加快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完成110千伏宫河变电站、35千伏罗川城关变电站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农话光缆线路延伸、设备升级扩容等工程,新建通信基站3个,全面完成10个乡镇传输网改造建设任务。国土环保,严格土地利用审批备案制度,规范用地行为,推进土地运作市场化。组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业综合开发等生态治理项目,新修梯田2万亩,复垦土地4850亩,造林1万亩,完成流域治理10平方公里、能源沼气1000户,创建市级以上生态村30个。

  三是在提升财政保障水平上谋求新突破。加强财源建设,积极争取省市财源建设资金,抓好煤炭工业、现代农业、第三产业等财源项目,促进财源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加强税收征管,完善征管机制,突出抓好煤炭资源开发、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征管,规范政府非税收入和零散税源管理,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加强财政监督,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政务公开,逐步公开财政预算、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分配、公用经费定额等财政信息,加强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运行透明度。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机制,深化“小金库”清理整顿,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改革,继续深化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快推进财政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加强国有资产和政府性债务管理,不断提高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金融支持,认真抓好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投资担保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建设,完善银政银企协调沟通制度,积极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地方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我们要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六型”政府(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法治型、诚信型、清廉型)建设,不断提高推动跨越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1、坚持解放思想,增强政府创新力。始终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强化战略思维,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协调配合、监督制衡等工作机制,构建权责一致、科学合理、务实创新、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政府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

  2、坚持执政为民,增强政府服务力。坚持民生至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事,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牢固树立“你来干、我帮办”的理念,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全力营造“四最四低”的发展环境,努力使环境更优、人气更旺、发展更快。

  3、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从政行为,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进一步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强化政府内部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诚信政府。

  4、坚持勤政高效,增强政府执行力。大力倡导以实为本、以真为要、以干为先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行政问责等制度,不断深化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建立新的绩效评价体系,确保全力抓落实、扎实干到位、真正见成效。

  5、坚持从严治政,增强政府凝聚力。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形成靠制度管人、理财、干事的运行机制。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清正廉洁、勤俭创业,以廉洁勤政取信于民,保持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团结搏击竞风流,扬帆奋进正其时。推动大发展、谋求新跨越,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重托,也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神圣的职责。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下,集全民之智,聚全县之力,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为实现本届政府任期目标、加快正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